反思互联网“线下战争”:恶战之后 如何突围
以笔者专攻的社交领域为例:人们为什么纷纷使用微信,一定是因为它的沟通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线下沟通和电话短信,无论是金钱和精力更小的投入,还是语音、视频等更丰富的回报。为什么想要颠覆微信的产品纷纷失败,易信也好,来往也罢,其实是因为相较于微信并不能提供更高的效率,即便在局部有了些体验提升,相较于换app“转移关系链”这个巨大的转移成本,也微不足道。高成本、低回报的事情有几个用户会“有情怀”去做呢? 人们为什么曾经热衷陌陌,一定是因为它提供的异性勾搭效率远远超过传统的街搭,搭讪附近的妹子忽然变成了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情。人们后来渐渐不用了,一定是因为这种“勾搭”效率严重降低了,搭讪没人回,回了也是微商、酒托、特殊职业工作者。而为什么陌陌的直播火了,恐怕是对于已经锁定的人群来说,在直播中勾搭妹子的反馈,已经远远好过社交软件了,至少那是真人,至少她会说声“谢谢点赞”,至少我可以砸钱送礼求口播。夜店变成了夜总会,生意又红火了。 效率就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回报。但它又是综合系统的,某方面的效率提升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的效率下降,进而导致“效率红利的褪尽”。这就好像陌陌上勾搭别人的效率看起来提升了,但是“选出优质异性、获得有质量的沟通体验”这一点的效率就下降了。一旦用户不再关注前者、开始关注社交的质量,问题就来了。再比如,私家汽车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但是一旦大量私家车投入使用、城市里处处堵车,出行效率反而下降了。 整体来看,移动互联网项目的效率红利主要有三: 1、相较于传统商业,更容易获得巨大的流量红利,进而实现指数爆发、规模经济。 2、相较于传统商业,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更小付出、更大回报。 3、相较于传统商业,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模式效率更高,边际成本逐步压低,边际效益迅速提升,进而快速爆发成为巨型企业。 这就对应了三个指标:市场普及效率、体验效率、运营效率。
![]()
效率的计算公式 对于项目前景和关键战场的预判,对当下效率的计算、对效率变化的预判非常关键。为了论证这一点,笔者会举出几个项目(美团、滴滴、共享单车、回收宝、上门美容)一一对比,但绝无诋毁之意,代表的也是一家之言,只是提出了一种分析项目的思维方式。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