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同行者滴滴和它的新出行时代
在滴滴的美研团队,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本地化迹象。据滴滴副总裁王欣对硅星人介绍,“因为硅谷公司整体来说,华人程序员就基数很大,所以我们自然也会有很多华人员工。但是我们一直努力让团队更加多样化,吸引各种背景的人才。” 回头看改革开放的这40年,中国公司的一个最明显变化就是越来越国际化。国际知名公司的高管加入中国公司屡见不鲜,在硅谷,更是出现了不少学习、“模仿”中国模式的公司。整个科技化的浪潮中,中国科技势力正在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但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如果简单只是做一个出行公司,那绝对吸引不来这么多不同背景的人才。”弓峰敏说。“很多中国公司都尝试过走国际化,在美国做研发,很多还是挫折比较多。这其实和滴滴从一开始对技术的认可,目标要成为一个科技公司有关。而且,滴滴美研新吸纳的团队,在中国公司国际化方面有一些经验和教训,所以会比以前其他公司做得更好。” 吸引弓峰敏这样的顶尖人才的,是滴滴对未来的设想:在不远的将来,用户可以用语音识别等技术,叫来一辆车,这辆车会很快就到达。你不需要特别操作,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帮你选好了喜爱的车型。它可以是小轿车,,也可以是一辆流动的巴士。这辆接你的车,有时候是人类司机,但更普遍的情况将是无人驾驶。 这支环保的电动车队将把一座智能的绿色城市贯穿连通,所有基础设施共享联网,感知设备代替了交通灯,车辆可以高效而自由的穿梭十分安全。到达目的地的你,不再需要担心如何停车,这些自动驾驶汽车会找到自己的停车位,或是前往下一个乘客的地点。 “滴滴从最根本上就是相信共享交通应该是未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支柱。从这个思路出发,不仅是车、交通本身,还有整个环境、社会的影响,都会融合在一起进行考量。”弓峰敏说。“最基础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中间是交通出行无人驾驶,再往上面是共享经济的经济模式。更高的,则是环境、整个社会。这里就有很多想象空间,就需要大量先进技术来实现。滴滴美研的定位就是朝这个方向做铺垫。” 在这样的思路下,滴滴美研团队在三大主要方向进行布局。除了安全业务以及自动驾驶外,还在人工智能方面加大投入。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应用于滴滴平台的方方面面,从产品背后的派单、到ETA计算,再到拼车算法以及目前滴滴与全国20多个城市开展的智慧交通项目,背后都有人工智能的助力。 曾在德国、美国科技公司都待过的徐迅 ,现在在滴滴美研负责增强现实(AR)应用的开发。他们希望利用技术,通过车载设备,将虚拟影像和现实场景相结合,帮助乘客在机场、商城等复杂的大型建筑体中,轻松导航至上车点,从而解决乘客找不到上车点的困扰。 今年,滴滴6岁,在过去的发展中,那些成功似乎都被误读为资本主导下的胜利。在这过程中,滴滴对技术的投入和重视被人们所忽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滴滴在技术上的实力。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