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美国科技帝国的权力开始转换
佩奇是计算机的天才,出生于前苏联的布林则是个数学高手。这两个人在一见面时并没有擦出多少火花,但随着在项目上的合作,两人逐渐惺惺相惜。后来鼎鼎大名的Pagerank搜索算法主要归功于佩奇,这从Page这个双关词上也能看得出来。 布林的贡献则在于为这种算法设计了获取数据的网络爬虫程序,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不错的硬件工程师,在最初一贫如洗的时期,他靠一双手拼凑出了一台提供足够算力的超级计算机。 尽管他们的合作充满化学反应,但在起初,这两个人的确没有想着要自己创业,而是打算把这项技术卖给大公司,然后专心把博士念完。但鉴于当时各大公司对搜索的鄙夷,他们的兜售计划均告失败,拒绝他们的企业当中甚至包括雅虎,在市值几百亿美元的后者看来,100万美元的专利要价实在是太高了。 找不到买家,又不甘心技术被埋没,谷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98年的秋天建立了起来。他们给新公司想了不少的名字,但最终还是阴差阳错的选了Google,并且还不能免俗的学习雅虎,在最后面加了一个叹号。 后面的历史人尽皆知。凭借精确的算法,简洁的体验,谷歌很快从大量的搜索引擎中脱颖而出,而adword广告系统的上线则为这家搜索公司找到了独特的生财之道。其他的搜索引擎逐渐退出舞台,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那些曾经拒绝过谷歌,或者曾经对搜索嗤之以鼻的企业,则因为错失机遇而再一次痛苦不已。 在最为恼怒的企业之中,必然包含雅虎和微软。 当年的雅虎曾经占据搜索市场的四分之三份额,然而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这家公司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江河日下。它曾经害怕搜索会带走属于它的访问量,但最终也没有因为拒绝搜索而维系住自己的地位。 微软在谷歌崛起前一直采取毫无生气的跟随战略,它在1997年推出的搜索几乎就是个摆设。等到谷歌崛起,它又妄图依靠浏览器和系统的垄断来截胡,但幸运的是,微软这家由软件人创立的公司始终没有明白互联网的含义,而谷歌也凭借谨慎行事,最终避免了成为第二个网景的命运。 谷歌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等到2004年在美国市场IPO之时,这家企业的年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5亿美元, 与此同时,其“不作恶”的名声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峰。 但上市也让天下人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另一面:这是继微软之后的另外一架赚钱机器。不仅如此,相比于微软,这个新生代技术巨头的扩张速度显然更快,垄断程度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谷歌的扩张只不过刚刚开始,在之后的十几年中,这家公司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不作恶”的宣言仍然在那里,吸引着全世界众多的粉丝,只不过在另外一部分人的眼中,这家公司早已从安纳金变成了达斯·维达,成为了下一个“邪恶帝国”。 一万亿美元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