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阿里,华山论剑
W:不好说,时间点和切入点反而更加关键。人类历史上其实没有一个大的商业机会是未被预测出来的。既然有人预测到,又是大商业机会,就肯定有人试过。事实上最终取得突破的人,常常就是过去试过的人,不存在一个团队或者一个人,之前完全没有试过一个伟大的方向就取得突破了。 所以我们今天探索,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它今天会突破。事实上那些最后突破的事情,常常就是隔了好多年的,比如iPad在2008年推出,但事实上乔布斯1989年就把原型画出来了。所以,哪些东西是错的,你不积累,不反复测,是根本不知道的。 美团针对餐饮商家的软件服务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2013年我就带团队探索,发现这个行业在当时很难做起来。所以就转去做外卖。到了2016年我再去看餐饮行业,发现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决定再次进场,把针对餐饮店铺的to B业务重新再做一遍。 C:to B业务牵涉到改造商家的管理系统,听说这个业务很难? W:还好吧。什么是难的生意,什么又是简单的生意?一个特别简单的标准是:有规模效应的生意都是简单的生意,没规模效应的生意才是难的生意。餐饮管理系统是有规模效应的。 C:现在美团打车属于什么阶段?试错、重新探索市场的阶段? W:继续迭代的阶段。 C:但外界感觉摩拜单车的数量在减少,维护也不如从前了。你怎么看? W:是我们的车破得快,还是对手的车破得更快?我们的用户体验只要比同行好一点就行了。 C:你们不担心用户的绝对体验下降吗? W:绝对体验是有成本的。这个话不只是针对单车业务,而是针对所有业务。做纯互联网业务的企业往往有一个特别大的认知错误,他们认为用户体验是最重要的。在纯互联网的生意里,不同用户体验对应的成本差很小。但是在美团运营的生意里面,不同用户体验对应的成本差非常大。互联网公司如果一味抱着用户体验思维去做我们这种生意,一定会倒闭。我们当然看重用户体验,但是会在合理的成本结构内谈合理的用户体验。要不然自己倒闭了,还拿什么去保障用户体验? C:你觉得美团是一个战略很清晰、先有战略再采取行动的公司吗? W:试,只是我们战略中的一部分。大家很容易说“美团最近又做什么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很多时候就是试试。我们试的东西当然是我们认为值得试的,有很多东西不值得我们试,我们就没试,比如说无人货架。 C:业界有一点观点,认为线下实体店零售每年的销售占比远远超过线上,假如把这一部分全部在线化会是一个很大的生意。你怎么看? W:这个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从自己出发的。你没看用户需求是什么,商家需求是什么。比如有些公司提生态,生态这个词是什么?每个人都只是生态中的一员而已,但有些公司不这么认为,它们认为它们是生态的主导者,大家只能在它的生态里做选择,这是把自己跟大自然的地位等同了,这样的世界观是有问题的。 C:你们之前打过硬仗,未来还有硬仗吗? W:我觉得每一场都是硬仗,2013年年底决定做外卖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优秀的创业团队,(比我们)早做了四五年,领先了那么多,但是很幸运的是,我们的团队在成长、业务在成长。 过去7个月,阿里整合饿了么的故事 《第一财经周刊》专访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公司总裁昆阳的那一周,他正忙于带着饿了么团队全力筹备并入阿里集团后的第一个“双11”。 “这么做是要让团队感受一下双11的这种气氛,大家第一次在阿里生态内一起为双11努力,这对团队士气会有很大的推动。”昆阳说。他今年38岁,2003年入职阿里巴巴,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之一,领导过B2B版块的诚信通业务线,阿里巴巴的第一套广告系统是他领导的团队开发的,其后他还先后担任过淘点点负责人和阿里健康CEO。 眼下,距离那场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从一线管理位置上直接离场的大交易,已经过去了近7个月,而摆在昆阳面前最棘手的任务,是如何在人心上完成对这家公司的整合。 在阿里巴巴对饿了么的整合中,饿了么原创始团队的“F4”离开了一半,只有康嘉和邓烨继续留在阿里巴巴接管后的饿了么团队。康嘉目前负责饿了么体系的中台运营和蜂鸟配送,邓烨则管理着客户满意团队。新公司的HR和CFO也换成了阿里巴巴派过去的人。 饿了么重新恢复了“城市经理制”这个一度被创始团队废弃的基础管理架构,即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可以部分决定本地决策的领导者,由这个人决定究竟要采用什么打法与对手在当地竞争、需要花多少钱,以及补贴应该花在哪些人身上、花多少。在以城市为单位的竞争第一线,和城市经理一同设立的,还有数据分析师和当地的物流决策人等新职位,他们共同组成阿里饿了么在每个城市的运营“小脑”。 “电商是网络效应比较强的生意,外卖不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昆阳说。他承认饿了么在份额上暂居市场次席,主要弱在三四线市场。美团在每个城市都设有城市经理一职,而饿了么当时在各城市的销售、物流等都只执行各垂直条线来自上海总部的指示,没有人从整体上关心在具体的每一个城市究竟该如何与美团对抗,以及如何把钱花得更有效率。 昆阳相信这是个正确又急迫的改革,他有几个月的时间都花在为全国超过700个城市寻觅城市经理上了。从当地团队中挑不出人的,他就直接从集团B2B业务线的“中供团队”(中国供应商团队)那边拉人过来。 中供团队是阿里巴巴和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史上有名的“铁军”,,在阿里巴巴初创时主要以城市为单位拓展小商户。很多中供“元老”日后都成为创业明星,滴滴出行的创始人程维、曾被美团创始人王兴“六顾茅庐”挖角的干嘉伟、以及大众点评前COO吕广渝,都出自这支铁军。 城市一线团队的KPI也正在经历变化。一位接近饿了么的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称,新的考核标准不仅会考虑业务的规模,更会考虑商家经营的质量。因为“之前的扩张,已经把能搬到线上的店都搬到线上了”,而剩下类似于星巴克、全聚德这种大客户,想要拿下依然很难。 9月19日上线的星巴克“专星送”,被外界视为阿里巴巴一方的正式宣战。饿了么提供给星巴克的解决方案,被描述为消费者直接在页面中挑选咖啡口味和杯型,不需要查找选择一家“附近的星巴克”,就能在最短时间收到配送上门的咖啡。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