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https://www.037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便利店造血能力不足,六成净利润率不到2%,倒闭4家资本还在涌入

发布时间:2018-11-07 08:56:08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AI财经社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便利店造血能力不足,六成净利润率不到2%,倒闭4家资本还在涌入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一位罗森员工飞速冲到董事长助理面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点签字,全家的人也在竞标这个门店,我还得赶快过去。” 这一幕在上海并不稀奇。这个常住

去年6月成立的简24小时无人便利店在开了一年后,最终叫停了便利店项目,将已经开业的6家便利店悉数关闭,转型做智能货柜。而去年这家公司曾计划要在2018年开设30到50家无人便利店。一位该便利店离职员工告诉AI财经社,资金、成本、技术难以突破,这是三大坎。

据悉,简24采用的是RFID技术,即在每个产品上贴含有芯片的RFID标签,消费者需要在机器上扫描芯片进行付款。对于本就利润微薄的便利店而言,一张RFID标签成本在0.3-1元之间,足以覆盖部分低毛利产品的盈利。

对于想要跑马圈地的便利店企业而言,这还是小成本,更大的成本是租金和人工。“大多数便利店的成本大头是房租和人力,水电费是小头。”小麦铺市场部副总裁顾俊对AI财经社说。一线城市便利店每天房租成本在8-15元每平方米之间,地段不同房租不同。按照每天10元计算,便利店一个月需支付3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即100平方米的便利店房租成本在3万元左右。

另外,一线城市人力成本也偏高,平均每位便利店员工工资在三千到五千元之间不等。而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至少要配备3-5名员工。

《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便利店运营成本快速上升,特别是租金和人工成本,分别涨了18%和12%。成本上升无疑给原本利润就不高的便利店企业带来了经营压力。

而上述成本只是冰山水面上的部分成本,水面下的成本更大。“便利店有四个重点:高密度开店、有独特商品、高效的物流体系以及智能化信息能力。”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对AI财经社说,这四点中仅满足一点就需要长时间的行业积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当前,资本已意识到便利店下面的冰山。多家便利店企业向AI财经社表示,随着资本对便利店行业了解越多,资本和部分互联网创业者都变得更加理性。

发展之快如猩便利也放慢了步伐。

去年9月,猩便利一口气开出8家便利店。这家在其他创业者眼中是“含着金钥匙”、成立两个月就获得1亿元来自光速中国、美团点评创始人张涛、王兴个人投资的创业企业,在随后的一年中并不敢盲目开设线下便利店。至今,猩便利只开了10家便利店,悉数在上海,一年内只增加了两家便利店。

03

资本理性,路漫漫

邻家和北京131等便利店的倒闭,如今给行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大家本来就看不懂便利店行业,现在更看不懂了。”采访伊始,张利就直言,邻家、北京131便利店的相继倒闭给便利店行业带来了不小困扰,他感到资本对便利店行业的态度更谨慎了。

宋迎春也有同样感受。采访结束时,他向AI财经社反复强调,便利店不存在倒闭潮,个别便利店企业的倒闭不能代表整个行业。另一位业内人士称,倒闭的便利店是少数现象,这些倒闭的都有一个共性,他们的现金流一直为负数,并且他们还采用了饮鸩止渴的做法,用P2P金融的资金,现金流不健康又用不稳定的资金,倒闭是迟早的,但行业不存在大量倒闭的现象。

如今,宋迎春比以前更愿意接触媒体,反复说:“资本回归理性是正常的,大家没必要恐慌。”希望以此提高行业的信心。

说到底,便利店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才能产生规模效益的行业,跑马圈地的狂奔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帮助企业提高数据,但长期看容易出现问题。

在便利店行业浸淫多年的罗森,去年才快速开店,原因是其终于找到一条“轻资本”路径——与地方零售商合作。去年8月,罗森宣布和南京中央商场合作,由后者提供门店和仓储,罗森提供品牌、商品供应和人员培训,预计在3-5年内开设300多家门店。此前,罗森也利用这一方式进入了武汉市场,合作对象是武汉当地零售巨头武汉中百。

便利店造血能力不足,六成净利润率不到2%,倒闭4家资本还在涌入

南京,罗森店外观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