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https://www.037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抄了又抄,微信小游戏还会好吗?

发布时间:2018-07-31 17:03:56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36氪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焦点分析| 抄了又抄,微信小游戏还会好吗? 文| 顾一帆汪慧 编辑| 方婷 核心提示: 小游戏换皮明码标价,而且已经有“垄断”的抄袭公司存在。 小游戏的轻量化,使得复制成本很低,再加上流量公司的助攻,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随着产品

从某流量公司的数据来看,通过纯分享型的推广后,原本DAU在100以内的游戏可以日增700-1200的DAU。现在小程序申请流量主的门槛降低,累计独立访问用户不低于1000,无严重违规记录的小程序就可以开通。有了流量公司的海量助攻,小程序游戏经过几日就可以满足基本流量主要求,从而拥有内插广告的权限。

除了通过分享次数计算成本的推广公司外,还有一类推广公司以用户行为算人头,具体指通过授权进入游戏,属于CPA用户推广模式。

在CPA模式下,渠道主要有在流量公司自家的微信群和小程序内分享、App跳转小程序和链接公共Wifi跳转小程序。按每个新增用户的单价算总价格,另外保证是真人用户。

但当记者问到怎么做到DAU增长时,某流量公司小蔡还是表示:“不能给予DAU增长的保证,也不能估算DAU增长的大概,但可以持续推广。

根据阿拉丁“2018年上半年小程序生态白皮书”的数据来看,“分享”以34.6%,位列用户场景入口的第一位,较2017年增长8.4%,也已大比例超过“快捷入口”的25.9% 和“公众号”的14.1%。

抄了又抄,微信小游戏还会好吗?

阿拉丁《2018上半年小程序生态白皮书》

仅仅握住分享这一入口,便是掌握了流量近1/3的入口,这也是流量公司需求量持续攀升的命门。有了流量的靠山,增以Banner和激励视频广告的得益方式,变现近在眼前。获得一时的流量不难,但是否可以产生与用户的粘性,还是取决于小程序本身。

如果推广和运营得当,在营收或客群上,克隆版超越原版的例子并不罕见。比如复刻了Ketchapp的《Bottle Flip》的跳一跳拿下了NIKE的2000万广告费。而“被腾讯抄袭”的Ketchapp通过复制《Threes!》,推出了《2048》,后者远比前者火爆,以至于《Threes》反过来用“2048”作为谷歌商店的搜索关键词。

抄了又抄,微信小游戏还会好吗?

谷歌应用商店内搜索2048后的结果

《2048》火了之后,谷歌应用商店里又衍生出上百个相似的《2048》。

品类决定命运,小游戏注定被抄?

目前游戏侵权上并不保护玩法。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保护玩法,限制后来者对已有玩法的借鉴和使用,会一定程度上阻碍游戏的创新和扩散。

一般小游戏只专注一到两个核心玩法。在行业创意有限的情况下,不断“致敬”经典成为常态。

一位从业十多年的游戏老兵指出,Facebook上的应用游戏也大多不会原创,“还是见过的产品,换一套皮。”

“游戏类型决定了此类游戏都是相互抄袭,”他说。

不过微信小游戏产品方和很多小游戏创业者们的观点是,目前行业还处于放量阶段,爆发后才进入一个质上的成熟期。

克隆小游戏的灰色链条一直在腾讯的眼皮底下生长。7月底,微信开通了小游戏侵权投诉通道,目前侧重对名称抄袭的整治。从业者表示,微信现在对小游戏的审查已经越来越严格,代码高度相似的小游戏很难过审。不过微信在代码审查上还没有明文规定。

小游戏还小。7月初,微信宣布过去半年多,“已上线2000多款小游戏”,但这个数量和微信小游戏产品总监李卿所要做的千人千面的匹配和推荐所要求的量级上,还有相当距离。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