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没有文化
Shawn是属于第二种,真正有高度且可以跟的上公司发展的创业伙伴,人格魅力很大,人很正,一定程度上扮演“王背后的男人”的角色,Shawn是可以直接批评Robin的人,可惜早逝,对Robin打击很大,Robin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都没有这样一位能直谏自己亦师亦友的人存在。” 王湛生去世后,李彦宏失去了一面镜子。08年起百度高管持续更迭,老员工不断出走,公司一直没有稳定的二把手和高管团队。同时李彦宏的个人权威在百度变得越来越大,他的自负不再压抑展现在所有人面前。CEO一言独大,内外缺乏制衡,出现重大误判时没人能够去帮他纠偏。 决策者归根结底是找同道,能否有同道的关键在于CEO的能力和心胸。雄主有心胸是因为心里有胆有略有辙,所以需要磨砺。但李彦宏过去几年部分可能有点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意思,运道没了,华尔街还一天到晚问你要利润,就不敢有心胸。 李彦宏曾经也能听。 一、偶像李彦宏 李彦宏的粉丝群体“宏粉” culture shock 公司是创始人认知的投射。 1991年,当年中国GDP不到美国十分之一,美国遥遥领先中国。因为语言文化发展阶段不同,青年留学生会有很新鲜的孤独感,觉得生活到处都不一样,心理上会受到很深的culture shock(文化冲突),进而全盘接受美国的商业伦理和管理观念。但在他们回国之后,因为中美企业运作模式环境和文化价值理念不同,他们又会遭遇到二次的culture shock(反向文化冲突)。这两种认知方式会出现对立和分裂,使得他们在公司管理上会变得拧巴。 李彦宏真正接触社会是从美国开始的。从23岁到31岁他留美八年,他的三观、商业认知和工作习惯应该都是在这个阶段成型的。期间求学工作结婚生活拿到风险投资,待的还都是华尔街和硅谷这种代表最美国商业文化的中枢,加上八十年代末北大自由开放的校园背景,他深受这种文化浸淫。“所以从商业操作层面,更多受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 在第一次遭遇文化冲突时,有件小事塑造了青年李彦宏的人生观: 李彦宏是一个简单正直的人。他在SP赚钱最疯狂的年代没有染指,当时网易腾讯都是靠SP业务赚钱撑下来的,但百度试完后觉得这是欺骗用户的钱坚决不做。李彦宏刚回国时开记者会,不给记者车马费,他说记者的工作不就是要报道行业嘛,后来还是公关说这是中国国情百度才开始给了。很多小的细节来看,李彦宏是很有原则和正直的人,包括最近他还推出“简单搜索”,承诺这个搜索产品永远不会上广告,“个性化推荐不应仅仅攫取用户的时间,而应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用户有所得。” 李彦宏有着非常好的契约精神,他曾将百度发展壮大的一半功劳归功于期权制度下的公司文化。“期权对于员工是最大的约束,也是最大的激励。其他管理手段反而退居次要位置了。” 百度的期权都是拆的,没有像优酷上市古永锵搞那种18缩一的把戏。早期离职员工90天内都可以把自己的期权买成股票,从来没有想过要对员工控制,都是完全按照美国硅谷最成熟的那套来。 百度创办以来遭遇舆论风波无数,其中李彦宏跟央视的往事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注解。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