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打车难背后:网约车规范化待解
随后,各地落地细则的出台,有宽有严,但一线城市对于网约车的控制都较为严格。除了对车辆本身轴距、排量、里程及年限的规定外,京沪等地对司机的户籍要求也成为网约车的准入门槛。以上海为例,滴滴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仅轴距一项要求就砍掉了2016年中期当地从事网约车服务车辆总数的4/5;户籍要求也将大部分司机拒之门外,上海注册司机总数41万,满足沪人要求的不足1万。北京的情况并不比上海乐观。 因为各地细则的明确限制,车辆总数和司机人数的同时锐减,而另一端,习惯了网约用车的乘客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将“打车难”的怨气归结到平台而进行申诉。 政策出台时,包括滴滴、神州、易到用车、首汽在内的多家企业支持新规。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规范行业发展,对行业健康发展而言利大于弊。 政策的压力让滴滴在受到影响后迅速调整,而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却在减小。2016年、2017年两年间,网约车行业第二名的易到深受乐视资金链危机的拖累,逐渐退出网约车行业核心战区,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等平台的增长幅度有限。因此,滴滴在2017年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滴滴官方数据,2017年滴滴累计为4.5亿用户提供超过74.3亿次移动出行服务。也就是说,滴滴过去一年的订单总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每人使用滴滴打车超过5次。 然而,2018年的执法收紧,使得滴滴再次腹背受敌。2018年7月1日《规定》实施,新政明确规定,“在北京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或者组织从事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京车京人平台证三证不全,都将被扣押车辆。”这项行动给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带来巨大冲击。 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郭振跃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打击非法客运专项行动将持续半年时间。史上力度最大的专项行动的确对滴滴平台的订单成功率产生了极大影响。据祥龙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说道,他遇到过多次“黑车”被查的情景。“7月6日早上去首都机场送乘客,在下客区最前面的拐弯地方有七八辆车被查,力度太大了,好多人都不敢出车了,光我所在的小区就有三四个拉快车的这几天都不出了。” 网约车亟待真正合法合规 对于此次规定实施过程中对网约车平台造成的影响,行业分析人士多数持乐观态度。易观出行分析师赵香对凤凰网科技表示:“监管的加强的确影响到了滴滴叫车的成功率,但因为滴滴的体量比较大,而且全国分布比较均匀,北京的用户占比5%都不到,应该不会对滴滴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