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凭什么上市(上)?
斯坦福大学教授凯瑟琳M艾森哈特(Kathleen M Eisenhardt)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创业者总是能通过某种操作,构建一个独特的市场,使自己与市场中的其他人区分开来。在发展的过程中,权力因素是其决策背后的统一逻辑。
由于创业者面临的未来市场高度模糊,因而他们总是倾向谋求更大的市场权力,通过权力边界设置对市场中的其他行动者造成于己有利的影响,将组织发展和市场建构交融在一起,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和防御性定位。在这一研究成果基础上,2010年左右,她提出了创业公司的“权力边界”的概念。
“权力边界”与“护城河”不同:
首先,一个公司的权力边界是动态的、攻防一体的,而“护城河”是静态的、防御型的。创业公司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护城河,但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权力边界。
其次,在权力边界中,创业者是主动的,他们与周围环境不是此消彼长的对抗关系,而是互动关系。创业者的首要任务不是在权力边界之内尽量压榨利润,而是要尽量快速地扩大自身权力影响范围。
第三,更重要的是,权力边界模型有效包容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它既包括硬权力(通过胁迫、直接奖励和密集的资源调用来强迫他人的行为),也包括软权力(依赖于细致的影响机制)。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权力的边界就是自身组织力量所能覆盖的市场的边界,权力边界的大小和对边界的有效控制,构成了创业公司的市场能力,能力强大的公司方能在市场上存活。
创业黑马学院院长牛文文曾评价:“在中国创业史上,小米是非常少有的,在战略层面由顶层设计开始,‘算而后胜’的创业公司”。
小米的“顶层设计”体现在合伙人架构、商业模式设计、融资节奏等多个方面,相关文章已有很多。在这篇案例里,我们专注于讨论小米的市场战略,因为在市场上的成功才是一家创业公司生存、成长的关键,否则其他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这些内容对于其他创业者也具有更广泛的借鉴意义。
我们发现,小米的案例适用于“权力边界”模型。甚至可以说,小米是一个“权力游戏”的顶级玩家,初期虽然相对弱小,却在某些方面建立了市场优势地位。
这种市场优势也并非来自独有技术或资源,而是来自某种市场权力战略,这一战略让小米在认知、关系和资源三个层次,实现了对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有效宣占、划分和控制,建立起了极富侵略性的权力边界,主导了过去八年的市场成长。 2价值观宣占市场:权力认知边界的扩张 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有一句台词:“把你的特点变成你的力量,它就永远不会成为你的弱点。用它武装自己,它就永远不能伤害你。”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