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购到打车再到单车疯潮 万字长文反思互联网“线下战争”红海 以及突围公式
相对的,没有壁垒、找不到关键资源的行业都是恐怖的,因为很可能会陷入砸钱补贴的囚徒困境,你砸钱灭不掉对手,但不砸钱用户真的就跑了;再比如单车这样的领域,用户往往是有车就用,不大考虑是哪个牌子。在这样的领域,往往陷入玩家一拥而上、一哄而上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局面。 b、运营成本 履约成本,完成一次服务,我们大概要付出多少成本?比如上门美容这样的项目,看起来用手机、不需要场地成本是下降了,但实际上对美容师而言、长途劳顿导致大量成本花在了路上,而美容服务所需要的较长时间,导致订单量并未有效上升;美容服务的非标、用户对于陌生美容师的不信任,又会导致服务成本的提升,“总觉得对方在胡”,结果就是满意度打分很难上去。 基础运维成本,一个公司在产品研发和运营上投入的成本。 获客成本,获得一个用户要多少钱?获得一个忠诚用户要多少钱?像现在很多项目获得一个有效用户要百元以上,最终流量转化却遥遥无期,简直可以去死了。 线下潜在成本。太依赖一些线下资源了,结果被牵着鼻子走,议价能力非常低;或者这个行业水太深,信息高度不对称,潜规则横行,你信心满满、进去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不确定风险。第一个风险是用户作弊,产品的规则漏洞常常被利用,最终因为大量的虚假作弊行为蒙受巨额损失,代表如app的刷量、Uber的刷单;第二个风险是恶性竞争,这样的情况在o2o和外卖混战时已经出现,试想一下,如果未来单车项目开始互相喷涂二维码、结果将怎样;即便没有来自用户和竞争对手的威胁,政策和法律风险也往往如影随形,滴滴好不容易收了uber,却因为网约车新政陷入窘境,而直播、p2p项目也正面临着日益巨大的管制压力。 c、边际成本效益变化趋势 互联网项目的运营成本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伴随着自身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迎来爆发性的增长,或者陷入逐步恶化的红海泥潭。好的互联网项目都是可以指数爆发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边际效益不断上升。 预测边际成本效益的变化情况,主要看两个:一是伴随着用户的不断涌入,会不好出现“规模大网效应”,边际成本逐步摊薄,用户接受越来越快。二是一旦大量同类型对手模仿和跟进,有没有可供利用的壁垒,还是会因为一哄而上的恶性竞争导致最后大家都赚不到钱。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