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和Twitter 用户大龄化趋势 为何没有出现在QQ身上?
让我们回到2011年,是时,微信横空出世并在随后极短的时间里大获全胜,成功地抢占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块滩头阵地。在2012年的腾讯财报中,尽管“微信”仅仅被提到4次而已,但自诞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款产品在国内海外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亿。到2015年时,QQ 的 MAU 为8.53亿,而微信和 WeChat 的 MAU 已经达到6.97亿,到今年上半年,QQ 和微信及 WeChat 的 MAU 分别为8.99亿和8.06亿。如果以移动端来看的话,今年上半年 QQ 移动端的 MAU为6.67亿,微信及 WeChat 在一年之内就从2014年的落后实现了反超。 微信的出现事实上解放了 QQ。 2011年的时候,90后群体恰好还在上学,而那时候智能手机市场也还没有受到小米的冲击故而远不像今日这样普及,于是,微信的受众就成了已经进入社会有了稳定收入来源、智能手机普及率较高、从一二线城市逐渐向下辐射的80后一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2011年视为一个节点,智能手机市场从此时翻天覆地开始进入平价时代,曾经热衷于 QQ 聊天交友的80后一代背叛到智能手机上用微信“摇一摇”,而对于 QQ 而言,这也反倒成了它一次计划和重生的机会,在80后一代被微信收割殆尽的当口,它们发现了90后的断层和空档。 但是,90后群体总会进入社会,总会有他们的第一部智能手机,那么,QQ 又何以继续巩固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影响力? 事实上,直到2013年的财报腾讯才开始公布 QQ 在移动智能端的数据。在此之前,这方面的情况一直付之阙如。此年,哔哩哔哩也成功获得首轮融资,并开始在和 AcFun 的竞争中赢得上风。依然还是在这一年,成立不到一年的腾讯动漫原创发行平台更名腾讯动漫,并取得了集英社和万代的版权。 三件乍看起来毫无牵连的事情之间却神奇地联系起来并显示出 QQ 的进化脉络:一方面,它开始注意到移动化潮流在90后群体中正成为主流和热潮,并开始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另一方面,和日本进行版权合作以建立起基于社交平台上的内容输出体系,而输出的内容则主要以动漫为主,并最终落脚在以哔哩哔哩、AcFun 为代表的二次元领域上。 微信让 QQ 不经意选择了一条新路,而二次元则让它看到了这条路的远景。即使“二次元”已经被资本编造成一个可以将一切实质和亚文化不想干的东西都可以包装进去的不伦不类的概念,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概念及其中的内容的确受到了90后乃至更年轻群体的欢迎。 但是,二次元并非全部。 在内容上,我们将 QQ 内容体系里的动漫、游戏、音乐、阅读等视作“轻娱乐”,在应用上,与之对应地,我们将 Now、日迹等视作“轻产品”,谓之“轻”,是因为无论是用户应用场景上,它们都完美符合了90后群体快节奏生活、大量碎片化时间、运动智能设备的高使用率、群体性等特性,正是这些特性要求无论是内容还是应用都必须要尽可能符合几个特点,内容的长度和密度都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节奏必须保持高运转,围绕作者、内容、消费者建立迅速直接同步的联系。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