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西欧新故事
关于要不要做自主品牌的手机,华为曾历经数年争论。反对声音并不去计算手机有无未来,他们看到的是当期的利润。2012年切掉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业务后,欧洲区的利润下降了60%。泛网络行业的利润远高于手机,更何况当时的华为手机销量可怜,能卖出去的也只是低端机。 但对于余承东他们来说,大企业也有小业务,小业务也可能成为战略方向。ODM的利润已越来越薄,没有自己的品牌,只会越来越被客户控制。不仅要做自己的品牌,还要做高端。 2012年秋天的一个夜晚,余承东怀着绝望的心情,把上述想法发上了微博,也不怕泄密,因为那时他并不火,也没有人会在意他说什么。直到2015年手机业务渐有起色。 从设备商到消费者业务、再到数字化生态体系,这个过程是华为摸索出来的,经历过不断试错。每个转折点,都能体现华为的海外化生存方式,包括战略形成机制。 一位华为俄罗斯中层员工曾对《财经》记者说,在海外战场中,能看出你是哪一类的公司。你是直接退出,还是耐心坚守,或是推倒重来,都取决于公司的基因。 更大的挑战 不过,就算直到今天,戢仁贵也不敢说完全理解了欧洲。在海外,华为仍然在找寻独特生存方式的路上。以消费者业务为例,2016年华为坚持全球品牌营销框架,为的是品牌全球化。今年起,戢仁贵向国内领导汇报的内容已变成了如何在全球化框架下,更好地做本地化。 对本地化的探索,可视为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新竞争力,团队跟市场走得近,积累了一整套数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尺寸而不是别的,消费者的数据给出了答案。 华为的阶段性成功至少说明,中国公司不是没有机会,这个标杆市场的玩家也越来越多。今年6月,就在小米进入欧洲后不到一个月,OPPO高调宣布进军欧洲,直接把新品发布会开到了巴黎卢浮宫。 “我们不能有短板,同时还要做得更好。在品牌得到欧洲消费者认同方面,我们需要超越对手。”戢仁贵认为,这意味着要快,要比对手更快,挑战是如何做到引领创新。 最近,戢仁贵有了一个欣慰的发现。华为手机新推出的极光色已经带动了欧洲的消费者时尚,尤其是对颜色敏感度高的南欧,对新颜色的接受度已越来越高。就在2016年之前,欧洲人还偏好黑、灰、蓝,对黑色的钟情度高达60%。 如果上升到机制和方法论,这就是本地化链接的效果:在本地构建研发能力,在设计、文化等方面汲取本地经验。无论是终端业务、还是ICT企业级业务都在实践这种操作,两者之间还能形成反哺良性互动。 华为P20中的AI基础研发,就诞生在华为法国研究中心。自2003年起,华为已经在法国建立了五个研发中心,其中两个聚焦AI,一个聚焦5G,吸引近百名本地研发人员加入。 施伟亮介绍,法国长于数学和算法,研究中心让华为在5G领域比竞争对手领先了六个月。在意大利米兰,华为还兴建了微波技术、射频、算法等研究中心。每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总收入的20%。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