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美导演交流计划:徐峥、乌尔善们如何“寻路好莱坞”?
值得一提的是,除个别之外,每一期邀请的导演都是当年推出作品影响力最大,反响最好,话题度最高的导演。比如2015年迪士尼一期名单中有动画片《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今年第二期邀请了《小门神》导演王微、《大鱼海棠》导演梁旋、张春。 入选名单中也包括肖央这种由互联网起步的导演,从网络微电影、《小苹果》神曲,到取得 2亿票房的院线电影《老男孩》,他一直在争议中成长。电影局表示,像这样的导演,更多地是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活力,“刚开始拍电影,肯定从艺术和技术各方面都有不成熟”,但是能够调动有效的资源,还能在市场上成功,这已经证明了他在商业电影上的潜力。 娱乐资本论从侧面了解到,由于这项活动由电影局官方出面组织,一些圈内同仁甚至将“受邀”视为受到官方认可的一种信号,也有年轻导演主动找到电影局,毛遂自荐。 去好莱坞走了一遭后,中国的年轻导演们呈现出多角度的观点和心情。 第一种是艳羡,《熊出没》系列电影执行导演刘富源接受采访时,提到了迪士尼多达9次的容错机会,而在国内,创作团队没有试错的机会。《西游新传-真心话大冒险》编剧胡雨辰印象最深的则是迪士尼会用18个月写剧本,而我们缺乏‘颠覆式’地推倒剧本的勇气。《魁拔》系列动画导演周洁羡慕的是迪士尼没人可以独断专行,虽然那里也是导演中心制。 咏声动漫董事长古志斌说,此行他一直困惑的问题,迪士尼为何能有如此气度,掏钱邀请潜在竞争对手来学习,甚至不吝于公开传授其成功的经验。在七天之后,他有了答案,“没有加州的阳光和土壤,就算告诉你怎么耕种浇水再贴你一个种子,你也结不出加州的果实。” 而对于宁浩这种成熟的本土导演来说,在好莱坞待上七天就对自身创作产生震荡性的影响是几乎不可能的。他这样有文化自觉性的导演,不会迷失在好莱坞的工业世界里,他说,在当下的电影格局里一旦缺乏自信,很容易跟着好莱坞拍好莱坞式的故事和电影。他认为中国电影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那就是要跟好莱坞比“说相声”,“说相声好莱坞一定比不过我们。” 更有一群已经用票房证明了自己的年轻导演,在深入了解了好莱坞工业后反而开始自信起来,肖央看到了在好莱坞年轻人出头很难的问题,在好莱坞一个助理可能要干很多年才有可能成为某个部门的领导者,“而在中国,年轻人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甚至有人认为好莱坞在创作上已经出现了问题。钢铁侠很好,蜘蛛侠很好,但放在一起变成“复仇者联盟”,就是好莱坞创作的困惑与无奈。连派拉蒙主席都向这些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发问:“如何增强除了超大制作和超小制作电影之外,好莱坞中等投资电影的生存能力?” “好莱坞的困惑反而是中国电影的契机。”导演陈思诚提出,不仅要立足中国市场,还要在有生之年,承担文化反输出的任务。他的原话是,“我们有雾霾,有问题,但绝不像其他国家想象的那样迂腐、病态。美国只有几百年的文化,我们没有理由输给他们。” 【钛媒体作者介绍:娱乐资本论,微信公众号:yulezibenlun;作者/费小丑 编辑/郑道森 曹乐溪】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