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360六年历程:周鸿祎的战略困境与破局筹码
“雷军和周鸿祎有点类似于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两个人都非常聪明。”沈海寅告诉腾讯科技,在看懂了小米模式之后,周鸿祎就想是否能够从战略上拦截它,因为做硬件是很艰难的事,自己做的话,要花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做一款手机,“老周等不了,于是就想到了特供机模式”。 周鸿祎需要与传统厂商合作对抗小米,但当时遇到的问题是,小米对这些厂商的威胁还没有达到令其特别头疼的地步,他们的认识并没有周鸿祎那么深,因此对这种合作并不坚定。与此同时,各家厂商的手机研发水平参差不齐,也成了360特供机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位接近周鸿祎的人士告诉腾讯科技,360原本与最其期望的合作厂商华为都谈成宣布了,但在将要发布的最后关头被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亲自否掉,从此华为再也没有和360合作特供机。 “当时很多同事都在等这款手机出来,后来因为合作流产了,只能去购买与海尔合作推出的特供机'海尔超级战舰',结果发现体验一团糟。”上述人士称。 360与海尔这种非主流厂商合作做特供机,最后又不了了之。 虽然相比小米已经晚了很多,360进入手机市场时依然有机会,但是周鸿祎没有下定决心沉下心来自己研发做手机,而是希望采取投资取巧的方式快速入局,正是这种方式耽误了最好的发力时机。 当时,沈海寅曾建议周鸿祎,去外面收购两个手机小团队,然后自己认认真真做手机。不过,当时周鸿祎的精力主要都放在搜索上,真正考虑投资入股自己做,时间已经到了2014年下半年。 2014年底,周鸿祎拿出最大的诚意做手机,两次累计投资4.54亿美元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奇酷,360占股49.5%,酷派占股50.5%。 周鸿祎原本最大气的一次,却没料到被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搅局,乐视突袭入股酷派成为第一大股东,也就意味着乐视间接持有大量奇酷股权,三方为此矛盾公开,而后来结局已为众人所知。 一波三折后,周鸿祎的棋子最终定格在360手机,但手机市场已经风云突变,面对华为、OPPO等手机厂商强势崛起,突围的难度不言而喻。 “游击队长”错失的投资 很多时候,周鸿祎的性格像个小孩子,任性而为,让下属觉得可爱又可气。 2012年春节前360公司全员年会上,这本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周鸿祎看着台上的表演很无趣,不顾后面安排了他上场抽奖的环节,站起来闹着要走,这把当时筹备年会的同事急坏了,不得不把抽奖环节提前。 “后来当他上台抽奖玩high了以后,又不走了,还在上面让其他360高管每人掏出两万块钱给大家发红包,把所有人都逗乐了。”一位当时在现场的360员工告诉腾讯科技。 不过,360近几年的投资布局也因为他的任性善变而错过了不少好项目。 周鸿祎推崇游击战术,灵活变阵。这在创业早期很有用,使得团队执行力很强,时刻充满斗志,但到了公司上市以后,灵活多变就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做出的承诺。 一些从专业VC机构进入360投资部的投资经理,对周鸿祎的灵活打法感到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项目前一天他说想以某个价格投,我们跟人家都谈好了,他审过了,Term Sheet(注:投资条款清单)都签完了,到了第二天他又想改。” 一位前360投资经理告诉腾讯科技,投资是个很审慎的决定,不能像产品BUG一样随时发现随时改。 360最早做投资时,周鸿祎总是想以很低的出价占到很高的股份,因为他早期以个人名义投资的迅雷、Discuz、酷狗和快播等,都是这样的操作模式。 但他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早期这些项目在拿到他资金支持时,也会获得他本人资源上很大的帮助,但在360体量变大之后,周鸿祎的精力变得有限,只能以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之前的投资方式难再效仿。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