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鑫不想投降 他想赢得更大的成功
“我觉得我今年可能会试图再去找一个具体的项目,沉进去。布局到一定程度以后,就需要沉一沉,可能布一下沉一下,布一下沉一下。我也希望在过程当中还能找到快乐,在具体某一个点上,自己能够更专心一些。” 他想找回手艺人的乐趣,实现的乐趣。 打磨即是实现。当“暴风集团”要打硬仗的时候,冯鑫总期待着自己有机会冲上去。 这是他想要的乐趣,但是不行。 “如果那硬仗是我自己去打,我会更开心,我会觉得更快乐,但肯定不能这么做了。我要控制自己的管理范畴。” “那你的使命在什么地方?” 我问他。当我们谈起北岛之后,“使命”就成为了一个超越了庸俗的词汇。 冯鑫说:“其实本质都差不多。一个是创造,你要努力去创造,创造的时候尽可能忘我。第二个叫善意,主要是对人类的善意。这两件事极其重要。其实有些东西我不敢确定自己能做到,也不是说因为自己是平凡人就一定做不到。如果有一天自然而然能做到,我又有冲动、有感觉,能给这个社会留下很好的东西,当然要留。但是现在时机不到。” 冯鑫想留下的,毫无疑问指向了人们对快乐的追求。这是真正的娱乐,直抵内心,更高、更快、更强。 人类因为有欲望,从而拥有了痛苦和快乐;因为有记忆和叙事的能力,痛苦和快乐就超越了时间,延展到了未来。 关于快乐,冯鑫说有一个词叫“过瘾”,本质上都是在过瘾。“前提是你先有一个自己的痛点和痒点,譬如有些人看到红色,他就兴奋了。痛点和痒点实际上是个形成。我们有很多共性,但每人有千奇百怪的个性,这完全是哲学、心理学的东西;但每个人的痛点和痒点,都是本能欲望。如果我在暴风的内容上建立很多痛点和痒点,你过瘾了之后,把痛点和痒点做稍许修整,继续去刺激,那么‘过瘾’就会持续下去。” 在痛点和痒点之间,还有无数个情感点,爱和同情、悲悯和愤怒……它们汇聚到一起,打开的是“自由之路”和“幸福之路”。当人们“过瘾”的时候,多巴胺的刺激,使他们获得了愉悦,突破或者封闭了外界的钳制,寻到了更自由的状态。 这种“过瘾”,一定会有边界。人的痛点和痒点,终归是本能的欲望驱动,“过瘾”有时候迎合的是人性中“恶”的满足。 此时此刻,“边界”就尤为关键。 “我觉得这里边,实际上有度吧。”他说。 《道德经》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 “上市两周后,股票正在疯涨,冯鑫带了三本书:《道德经》、《约翰·克利斯朵夫》、《刀锋》回山西老家闭关一周,第一本书自不必说,冯鑫还经常提到第二本,他认为克利斯朵夫是真实、抗争、追求自由灵魂的象征。”《中国企业家》杂志在一篇文描述道。 冯鑫喜欢老子,喜欢《道德经》。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修道者。老子为他提供了基础的哲学体系,让他能够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获得双重的抓手。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