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的网易 能否在在线教育上成就“第四极”?
当然,如果现在一口断定,“网易在线教育一定能成”,就有点公关稿的味道。尤其是在高手林立的当下,人人都知道在线教育就是借助互联网消除了地域差距的模式,从而实现了优势教育资源的共享,而且在线教育的玩法和逻辑也发生了变化。比如: 1、“低频高客单价“的项目玩不过“高频低客单价”的项目,所以K12教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2、 光有流量没用,整体品牌无法给细分领域背书。最终的用户体验是由服务者决定的,垂直细分市场需要各个击破。 3、 非标准的教育产品,因用户市场的独立性和和分散性,从而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甚至产品水土不服等问题。 所以,网易要真正拿下在线教育,就得面临内容和场景的两大考验。 先说内容 这主要包括内容生产和内容输出。通常情况下,老师是在线教育链条的核心服务提供者,也是内容生产者。所以网易需要调动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产出精品内容,服务好学生,同时为教师带来人气和收益,从而实现师、生、网易平台三方的共赢。 而在这次采访中,阮良给出了全新的答案:内容不止来源于老师,网易也不止要抢占最好的老师,制作最好的课程,还在积极探索新的内容产生方式,比如游戏,这恰恰是网易最为擅长的,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以众包、协同、共享的方式完成内容的生产确实让人期待。 再说场景 响铃此前说过:在线教育产品之争本质不是产品形态之争而是场景之争,是在抢夺学生和教师的时间,改变教与学的习惯。这种场景上的竞争主要表现为: 1、同一场景内不同产品形态的竞争,如遇到难题时,“学习宝”教学生去查找试题,爱考拉则是让学生提问、学霸抢答等。 2、不同场景之间的竞争,比如“作业盒子”,他们接管作业场景,为老师做了移动端教辅,老师在手机上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他想要的题。 而且场景之争还存在明显的高频场景互斥和高频吞噬低频的情况。 所以网易这套组合拳,需要区隔好不同产品不同用户的场景,避免打架,在流量等资源上也需要做好取舍和分配,尤其是在对待场景三个关键维度:频度、时长、可替代性上需要权衡,只有那些高时长高频次且低可替代性的市场才可能让网易快速甩开对手,加速完成跑马圈地。 总之,腾讯抓住了“沟通”的机会,解决了人与人的沟通问题,百度获得了“检索”的机会,解决了人与信息的匹配问题,阿里拥有的是“购买”的机会,完成了人与商品的对接,那网易这次盯着了“阅读”的机会,能不能借解决人与知识的对接问题这个点,成就BAT之外的第四极? 尽管现在预测答案还为时尚早,但在线教育这事确实得让专业的人,懂内容的人,有积累的人来做,在这方面,网易有些胜算。 曾响铃,作家,资深评论人, [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作者, [网红经济学]作者之一,《商界》等多家杂志撰稿人。 微信号:xiangling0815 重点关注SaaS/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O2O/新媒体运营等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