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诞生史 也是长在互联网之上的媚俗史
然而,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会意识或承认这一点,很多时候,上述转变过程实际上更多来自于他们的想象而不是切实的自我需求实现,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导致的盲目和狂热行为。在互联网上,各个共同体之间既可能相互重叠,也相互排斥,它们各自扩散或萎缩,为了维护自身的群体意识和身份认同,各个共同体都会为自己设立各种各样的标签,以此来甄别选择那些真正适合自己群体的外来者和新人。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共同体为了壮大自己,Kitsch 成了它必然的选择。 一个讽刺与悖论的地方在于,最初的1024扮演着一种打破既定话语充当挑战先有系统的角色,但在它逐渐成为大众共同体和想象之后,它便逐渐变得庸俗流俗与恶俗。 二 如果历史经验不够有说服力的话,那么现在互联网的故事正可悲地证明这一点,想象共同体的建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非理性和 Kitsch 的过程。 这个词就和 Zeitgeist 一样来自德语,我们称之为媚俗或曰“刻奇”。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的哲学教授托马斯·库尔卡(Tomas Kulka)在《媚俗与艺术》(Kitsch and Art)中列出了“媚俗”的三个标准: 媚俗描绘那些极易激发情感的对象或主题; 媚俗的主题必须立即并轻松地识别出来,不能让受众在认知上有任何困难; 媚俗处于纯粹负面的状态中,对丰富我们在对象或主题的描绘上的联想没有任何帮助。 以上述条件观察的话,媚俗在我们今时今日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与其说是大家的审美落伍于时代,毋宁认为是中国的男性是通过蒼井そら来完成关于身份认同的叙事狂欢,他们热衷的或许并不是这名演员甚至不是 AV,他们仅仅是机械地参与到其中以显示自己在共同体中的存在感。 同样地,在国内的所有音乐节现场,我们永远会看见有听众打出“恶魔角”的手势,即使台上歌手的风格和摇滚与重金属风马牛不相及;当然,在大卫·鲍伊(David Bowie)去世的时候,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显示出自己歌迷的身份。 当引力波发现的时候,有他们的身影,尽管他们除了在社交网络分享新闻报道之外再也不会去关注;他们最先分享韩春雨发表 NgAgo 论文名重一时的消息,在韩春雨被批评质疑当然还是他们一马当先;号召支持对贩卖拐卖儿童者处以死刑的群体中有他们,呼吁废死者亦是他们。 总之,每次但凡有任何新闻热点发生时,率先出现的一定是他们,尽管他们仅仅知道蒼井そら、除了《一无所有》之外他们再也没有听过任何摇滚、唯一能够使他们和鲍伊有关联的仅仅是他们同样听过林夕的歌而已。。 他们所秉承与坚持的或许只是把卡帕(Robert Capa)的那句话时常用来儆戒自己而已:你还不够近(you aren't close enough)。 以上是为从众的媚俗。 我们还会见到这样的人,言及科幻小说必提《三体》,论美剧则必《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和《西部世界》(Westworld)为先,说科幻电影则奉诺兰为圭臬,谈动画片则必以宫崎骏执牛耳,在他们的视野之中,罗振宇和梁文道就代表了真理和知识,在他们的世界之中,《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和勒庞(Gustave Le Bon)的《乌合之众》可以解释一切社会群体现象。 在他们的认知中,最低工资真得可以保证工人利益,在他们的历史观里,工业革命最初就是靠牺牲工人阶级的利益获得的,工人阶级从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在他们的常识里,特朗普(Donald Trump)就是一个试图闭关锁国、仇视女性、反智倾向严重的候选人。 (编辑:网站开发网_安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